一年到头漂流在外,辞旧迎新之际,踏上故土,与家人团聚。
老少相见,容颜大变,岁月无情啊!父母和长辈,皱纹和白发越来越密集,见到我们回来,一年比一年高兴。平辈和小辈,个头和相貌越来越明显,无论如何多少挂点相,见面了,尚能想起如何称呼。
还有乡土和街道的变化,父亲说:“现在已经找不到上山的路了。”以前,父辈上山种地的路上现在已经杂草丛生,不带把柴刀一边走一边开道还真上不了山。令人有些感恩的是村道,以前的泥土村道全变成了水泥路,基本容得下两辆小车交错通过——除了农民上山种地的路在退步外,其余的道似乎都在改进。农民家里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或面包车,基本上一家至少有一个,停在各家院坝边上。村道、乡镇道、县道上的车辆远比以前密集。但是,村里的房子空出来的远比以前多,村里的人口远比以前少,这些人是哪里来的?
所在的小镇HouChang,每月带三和八的日子赶场(赶集),这次看到的情形街上人潮涌动,街道旁商铺老板或小音响的吆喝声不是此起彼伏,而是同步进行,似乎在演讲比赛,要争个高下。稍微留心,才发现看货的多,成交的少,尤其属于“非年货”的那些商品。看来逛街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回家的流浪者,逛街是为了看望家乡的变化。母亲说:“近年来,这街上的生意也不好做了。”“你们在外面不要三心二意,一定要好好工作。”
对于有寒暑假的老师,回家过年就是与家人一起渡过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关键的十六天。时隔七年,孩子九岁,一个三口小家回老家与大家团聚,自己看到了老家的变化,父母看到了儿孙的长大,孩子则感受到了生长万物的泥巴。
还有个令自己都感觉惊讶的是,回家路上,踏上老家土地的那一刻,用即使数年不用的家乡话与乡亲们寒暄也不觉得生疏。回家后,与人交流,再没人用有些成就的语气对自己说:“听口音,你是南方人吧?”了;买东西用老家话与商贩讨价还价时,也感觉没有被坑。
三十六年,前二十八年在南方渡过,后八年在北方渡过,对南北方都有些了解;而对从未长久居住过的东西方则没有什么深切的体会。按序数类词汇的顺序,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一二三四,ABCD……,南位列北之前,本更应受到重视。其实,谁先谁后都无所谓,万物能够存在,必有存在的理由。北方地势较平晴天较多,南方多崎岖雨天较多;北方道路较直,南方山路十八弯;北方旱地多,南方水田多——总而言之,各有所(hǎo),关键是看人所好(hào)了。
岁月流逝,不变的是亲情,走南闯北的流浪者,东打西拼的人们,趁着“过年”这个从岁月里“借”来的“口”,都尽量回家看看吧。
17 thoughts on “不变的是亲情”
Comments are closed.
BLOGWE备案后复活了,可以重新加下奇草导航的链接吗?
@Loekman:欢迎回来!BLOGWE首页底部非常大气,↖(^ω^)↗,好的博客导航真的不多。
@Loekman:一直都在,只是备案期间状态为“隐藏”。
额。。。貌似有点伤感
@技能制造大师:已回访。
路过 留足迹
@www.last.city:欢迎,已回访贵站。
反正每一年啥都在变,只有亲情没有任何变化。
@姜辰:是的,不论与父亲、兄弟姐妹怎么争吵过,再一次见面,亲切如初!
总是不管怎么样,家还是那样,不过王老师,新的一年要快乐哟,高高兴兴要攒满大半年的时间呀/加油。
@明月清风:是啊,家还是那样,变化不大,变化大的人家乡的人,长大的长大了,老的老了,走的走了。
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哎
@nice:That’s life.更好的办法,更难实现。
家是故乡浓…常回家看看。
@Mr.Chou:2018春季,终于带上妻儿回了一次家。
王老师放假了,就好好休息!
@WRZ:还没放假就开始的“学习强国”app,现在开学了还在继续,每天都有学习任务。